来源: 美术报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份额位列世界第三,并在该年首次超越法国,而在同年全球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百强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占据36位。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家单幅作品拍卖价不断被刷新: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春拍,张晓刚1995年创作作品《血缘大家庭三号》拍出4264万港元;几天之后中国嘉德2008年春拍,刘小东2005—2006年间创作的作品《温床》拍出5712万港元;6月,香港佳士得全球首场《亚洲当代艺术》和《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场拍卖中,岳敏君1993年创作的《轰轰》拍出5408.75万港元;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更是拍出了7536万港元的至高价。在此次拍卖结束后不几天,朱其便用题为《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的文章,来质疑拍卖的真实性,并揭露“天价做局”的流程。这一年的9月,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随后这场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进入了“寒冬期”,艺术品相关的画廊、机构、艺术家除关门歇业外,纷纷采取措施过冬,而艺术类的民间杂志也多有倒闭关门。2009年当代艺术界的展览数量与质量纷纷下降,众多机构通过延长展览时间来减少全年的展览数量以节省成本。但也不全然悲观,许多人期待金融危机能够成为当代艺术市场及相关联项目走向理性的契机。
2010年5月,率先开拍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人民币的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为这一年的拍卖市场开了头彩。6月初,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诞生了十七年来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的第一个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同时整个保利春拍、匡时春拍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成交记录。作为艺术市场的晴雨表,2010的春拍为艺术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号。在每年春天的博览会上,科隆博览会、EFAF博览会、军火库展览、迪拜博览会等均有上好的艺术作品交易量与参观人数,而中国的两大艺术品博览会——CIGE和艺术北京也都有销售行情的好消息传来。
在10月4日举行的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拍卖会上,张晓刚创作于1992年的画作《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以5218万港元成交,又将人们的视线拉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这不仅刷新了张晓刚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是近几年当代艺术单幅作品成交的最高价格。这在很多人眼里,无疑是当代艺术自金融危机以来市场回暖的种种表征之一。随后,此次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总成交额逾2.5亿港元,也是艺术品市场回暖的有力征兆,这无疑为国内多家拍卖公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苏富比的这次拍卖为整个艺术品秋拍开了一个好头,不免让人对接下去的拍卖怀有更高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