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
党云峰
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意见》的出台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古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筑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地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大众了解古籍、亲近古籍,进而培养起古籍保护的意识。一些学校通过开展线装书制作、雕版印刷、碑帖传拓、古籍抄写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传统古籍制作技艺,让保护古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得到推广和深化。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到2020年,共评选、公布了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命名了6批共20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各地也逐步建立本地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制度,推动了古籍的传承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古籍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但如今仍有很多珍贵古籍流散于海外,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还有困难,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籍理应受到重视,并促成其回归。
新时代,人们要以多种形式让古籍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例如,央视“破圈”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就是通过让典籍中的人物从书卷中走出来,在古今对话中讲述典籍的形成与传承,生动演绎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屈原与《楚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与《史记》,“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等。相关部门在推动古籍数字共享、宣传推广、活化利用等方面发力,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以古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