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人生|张克鹏:一个小学毕业生和三个国家级会员证(四)
文| 张克鹏(河南)
张克鹏
一个小学毕业生和三个国家级会员证
引子
第一章
一次深刻的记忆和《文艺报》报专版
文化的种子
资本主义的尾巴甩到学校
愤怒的童年
启蒙老师
与贫穷和饥饿作斗争
与黑暗和蚊子作斗争
水泥板石头板上学习
写作的萌牙
结实语言大师,山前村支书——张立岳
上刊大,走上文学创作的正路
十年通讯生涯,奠定了小说人物的基础
难忘的种子队生涯
假通讯讯成就了一支笔
意外得到的三麻贷杂志
第一次去《奔流》
第一次发表作品
珍贵的师生情谊
可爱的母亲
贤内助增加了我的创作动力
第一次小说获奖
故乡,我小说人物的框架
加入省作家协会
省作协举办作研讨会
中篇小说上《小说家》等杂志和长篇出版
进入辉县市文化馆
卧薪偿胆修改小说
《文艺报》《文学报》等刊物发表作品
《名作欣赏》《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专家评论
调入新乡市文化局戏剧工作室
第三部长篇小说至第六部长篇小说创作问世
长篇纪实文学《裴春亮》
加入文学豫军和拜著名作家南丁为师
第二章
写毛笔字的启蒙人——张克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书法创作的引路人——郭立辉
参加展览
获奖的动力
认识中国书协三届理事——冯志福
发表书法论文
发表书法作品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第三章
加入中国戏剧家会
戏剧《王屋山的女人》等获河南一奖
戏剧《梨花寨的笑声》等获河南二奖
广播连续剧《咱们的好村官》获省二等奖
引子
我是一个小学毕业生,拿了三个国家级会员证。走出了多远?没有多远!但是中间的艰难,是无法想象的。我曾这样说过,要让我从此倒来走,我是不走了。这样的成就对于有成就的人来说是不足挂齿的,但对于一个小学毕业生来说,里边的故事就多了。国家级会员,老实说,不是那么好当的。每项都有他的硬性规定。有些人,穷其一生拿一个会员证,有的人,奋斗一生,拿不到一个国家级会员证。他虽不能说明艺术的高度,但起码这是衡量艺术的尺度。有的人说,张克鹏长着三头陆臂;有的人说,张克鹏智慧过人;有的人说,张克鹏偷机取巧,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和常人一样,根本没有什么三头陆背,也不聪明,更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偷不了什么机,取不了什么巧,汗水比常人付出的多,苦难比别人经历的多,这是一个事实。
第二十六节:作协举办作研讨会
我的第一本小出版后,有了一定的反响,原省文联主、党组书记何南丁同志在《河南日报》发了评论。时隔一年后,大众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第二本长篇小说《吐玉滩》。这个小说,是在报告文学的基础上改编的,写的非常真实可信。当然也虚构了许多情节。省作协经过慎重研究,准备开研讨会。这时就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说,他刚出了一本小说。又出一本,似乎有点不符合规律。他们没有看小说,就枉下结论。我也不吭,后来,省作协主席田中和,看了小说,他说小说写的有研讨价值,研讨会如期举行。研讨会上,大家争向发言。省作协副席李主席李佩甫说:“这家伙,这些小标题都不知道怎样想出来的。”“这些小标题,都让人产生放射性思维。”“作者有大作家的潜质。”著名评论家何弘说:“小说丢失了一个重要的创作符号。真可惜,如果把老槐树写到底,作品会更有意思。”研讨会一直进行到下午一点多钟。大家肯定了该书,也提出了不少修改建以。我敢到很高兴,高兴的原因,是我感到取得了成功。正是这次研讨会,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影,《河南日报》《工人日报》《新闻出版报》等报纸发了消息。省作协通讯上,《新闻出版报》上发了研讨会纪要。在全省的业余作者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十七节:卧薪偿胆修改小说和《人民日报》发文
省作家协会开过研讨会之后,我想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省作家协会很认真地写了推荐意见,省作副主席和省协秘书长又作了介绍人。我想,这一次该没问题。谁知报上地去以后,石沉大海。为了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我决心卧薪偿胆修改小说。当时想着,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了就成一个国家级作家了。我关门在家里,又苦改了一年,丰富了许多章节,把小说中丢失的文学符号又捡了回来,改的面目全非。一年后,再次出版。出版后,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寄了一本。几个月后,他在《文艺报》上发了篇文章《时代的风与人物的魂》,曾镇南老师的文章写得很好,深挖的透,我很激动。于是,跑到北京,找到曾镇南老师的家里,让他找一家饭店,准备请他一次。结果,他选择了一家食堂,花了四十五元,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我对曾老师说:“我跑了一千里多里路,本想正儿八经请你吃一顿,以表我的谢意。你非要在食堂吃!”曾镇南老师说:”你真正的谢意,是你再写一本象《吐玉滩》这么好看的书。时隔几个月,他又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文,《一部耐人寻味的时代力作》(读张克鹏的新版《吐玉滩》)。我很高兴。他在文章中说:“吐玉滩在黄河母亲明亮的眼睛旁黏附着,它贫穷、僻远,历史悠久,传说神奇,土有三色,人归三族。作家从“文革”在吐玉滩引起的动荡开始,以雄浑而跳跃的笔触,展开了对高景富和褚大旺两个营垒之间起落浮沉、相峙相斥的人生故事的叙述。各种人物独特的生存状态,结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条街”蓄势,雷公塔添神;“柳圈奇”立威,老槐树聚魂;“小瘦孩”忆苦思甜,“墨水瓶”舞文招祸。褚大旺在改革的春风中艰苦创业,愈挫愈奋,终获成功。作家以其锐利的目光深刻透视了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内在变化——”
第二十八节:调入新乡市文化局戏剧工作室
调入新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完全是个偶然机会。徐国平是艺术创作研究室的书记,这之前他伙同《新乡日报》副社长德胜去过我家,我觉得这人脾气挺好,说话挺和气,见识又远大,想找他聊聊。到了那里,赶上他的主任写了一部戏,听说我是辉县市的作协主席,他的主任就想让我写篇戏评,我推脱不掉,就答应了。写好后,发在《新乡日报》上,他的局长范禄看后很高兴,觉得新乡写戏评的人太少了,遂有调我的意思。徐国平给毛德胜打了一个电话,说明情况后,毛德胜很高兴,叫我带着发表过的东西去见他,我们一同找到范禄局长。见了范禄局长说明情况后,他遂即打了一个报告,通过新乡市编委会研究,我被调入新乡市文化局戏工室。
第二十九节:第三部至第六部长篇小说问世
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叫《本是同根》:“四十一岁的马之宗,刚上任日和县县委书记,就遇上了一大阻力。功大于天,形同于神的四伯马天成,爱民成“癖”,逼着上马心仪多年的穿山渠工程。”
“因穿山渠工程投资巨大,效益缓慢,虽是“民心”工程,但它影响了日和县的整个发展速度,马之宗认为它是一个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工程。”
“围绕穿山渠工程上马、下马,马家新、老两代共产党人展开了善意的、观念上的激烈碰撞。”
“在复杂的环境中,马之宗审时度势,艰难驾驭;进退有度,刚柔并济;披肝沥胆,攻坚克难。投资数亿元,建成大型铝厂,完成老城改造和移民新区工程。拉动了全县的经济增长点,使多年的矛盾不攻自破。”
“书中新旧观念交叠,党性人性碰撞。在挑战和改变中国农村五十年发展观念的基础上,真实反映了两代共产人亲民、爱民,外部冲突,内在和谐的热血情怀;具象描绘和深刻挖掘了现实生活中各色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作者一部颂扬和忧思并存的长篇新作。”第四本小说叫《热泪》。“县委书记的夫人欧阳春梅,面对丈夫英年早逝的不幸遭遇,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危难时刻,李杨、扬忠诚两位热心男人,从不同的角度向她走近!赵应的热情、达观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好心情;扬忠诚的忠诚、厚重,让她有了于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新觉悟。一番深思后,她决定同扬忠诚联手在家乡的土地上打造一座现代化生态园。雕塑老师杨波涛的介入,使她的眼前愈加发亮!当爱神将要降临于她的时候,生活的繁杂、浑浊,事业的艰难、沉重,男人的陕隘、自私,迫使她紧闭爱情的心扉,以“冷美人”的极强理智,梳理生活的杂乱,扛起事业的重负,拓展男人的狭隘!然而,当事业和爱情的春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她蓦然回首,心爱的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她追悔莫及,禁不住潸然泪下。”
“本书语言细腻,情节曲折,力求在人性、事业、纯爱之间,寻找并开掘新亮点。”第五部小说《青藤凹》。“小说以青藤凹两代男人,因色争权和因权争色,为叙述对象,以社会底层,一群小人物,暴富后心理上的畸形碰撞、觉醒、成熟,为追溯目标。通过对阳光与阴暗,高尚与龌龊,狭隘与博大,忠诚与自私,旧貌与新景等行为迹象的艺术采撷,映现了当代中国农村巨变的宏大景象及生长与疼痛的复杂内蕴,”
“陈春阳、陈小安两位年轻人,带着历史痼疾,有幸于改革开放春风中,成为青藤凹“孪生富主”。金钱、权势,使他们因心中秉承的权欲、色欲,形成坚强对峙。在他们的心灵亟待洗涤、净化的关键时刻,改革的滚滚浪潮和泥沙俱下的潜流,严峻地考验并吞噬着他们的灵魂。”
“陈春阳在毁誉不定的背景下,当上了村委主任。他身上,既闪现着建设家园、匡扶正义的热血情怀,又携带着无知、愚昧、落后土壤上的种种基因。陈小安则视财如命,追名逐利。然,东风不与周郞便。陈春阳在有了灵魂的彻底洗礼后,一心向善,却举步维艰;陈小安金梦重叠,却梦断金山。现实与理想交织,人性与党性纠葛,疼痛与欢乐互换……旁逸斜出的故事,引人深思,发人拷问。”
“《青藤凹》是作者继《吐玉滩》之后,又一部韵味独特的,“世说新语”式的长篇新作。”第六本长篇小说《烈焰》。“高天宇通过助选山旺,意为与山旺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兄弟之情;其实,他人脉丧尽。离家去了上海后,听说祖坟被山根挖掉,便气势汹汹地找山根理论。在乡派发出所,高天宇受到不论青红皂白的对待后,山旺不接他的电话。山旺当了村委主任,迷财、迷色、迷信、迷权,直到高天宇对山旺彻底失望,他看到新生力量,便想转意,趁夜晚去找山旺喝酒之际,家中被精神病患者烧失殆尽……
第三十节:《文艺报》《文学报》《河南日报》发文
戏剧专家王国毅在《文艺报》上说:“从通篇来看,欧阳春梅是作家极尽能事、浓彩重笔描塑的一个人物。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欧阳春梅以“我”的自述出现,所以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没有只言片语的外在“美”的形象描写,但传导给我的却是一个美的精灵,美的化身——她是灵与肉结合后呈现最高境界美的形体,是脚踩南海云端之上手持杨柳净瓶普渡众生的“美观音”。她既有普通女性的那种善良、正直、恤弱怜贫,又有普通女性所望尘莫及的坚毅、圣洁。她感情丰富细腻,渴望爱神降临,但对示爱的男人又敬而远之,若即若离,正是这种距离美产生了无穷的魅力,令男人们奋发向上、热血沸腾,拼命攀爬,欲死欲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欧阳春梅这一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艺术形象,正是作家在获取现实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大胆展开理想的翅膀,巧妙调动艺术手法,熟稔运用艺术技巧,高度提炼加工出来的“绝版女人”。这个人物给人以唯美的享受,人性的升华。其实,围绕在这一“绝版女人”身边的三个男人也塑造的有血有肉,各呈千秋。诸如原尽忠的在事业上敦厚、内涵、任劳任怨,但在爱情上的自私、尖刻,甚至于不时向情敌施放冷镖暗箭;江清波对爱的热烈、豪爽、侠义肝胆,但不时暴露出的任性、脆弱、迷茫、直至当爱情成熟之时他又逃之夭夭的怯懦;李扬处世的虚伪、轻浮、卖弄,但对爱情所抱的真诚,都写的声。
第三十一节:《文艺争鸣》《名作欣赏》等刊物发文
在这一阶段,我的作品相继受到国内十几位专家的关注。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文学评论家何弘在《文艺争鸣》上说:“迄今为止,张克鹏共创作出版有《欲望狂热》(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吐玉滩》(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本是同根》(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热泪》(作家出版社2007年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其中前两部创作于世纪之交,后两部则是近年的新作。如果说前两部作品还带有上世纪小说创作特有的“做”的痕迹的话,后两部作品从结构、叙事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显得更为成熟。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就题材而言,乡土文学的发育最为充分,这当然缘于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自身现实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而中国的乡土文学,无论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思想基础的鲁迅模式、土改文学模式,还是建立在神化乡土基础上的沈从文模式,我觉得本质上都隐藏着一种深深的现代化的焦虑。前者直接表现为对农村愚昧、落后的批判,或对改变农村落后状况之努力的歌颂,而后者则缘于对现代文明的恐惧和抗拒。这种现代化的焦虑,在新时期以来的乡土文学中则表现得更为充分,这种焦虑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被化约为脱贫致富的冲动和实践。表现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成为新时期以来乡土文学的基本主题。”
“张克鹏的小说创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他的四部长篇小说基本都是围绕豫北农村改革进程不同阶段的矛盾冲突展开的,如果我们把这几部作品连缀起来阅读的话,可以大致看出中国北方农村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焦作大学教授刘、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国强、张绍梅在《名作欣赏》上说:”张克鹏的长篇小说《热泪》与托尔斯泰的《复活》同样热切关注了女性和生态问题。本文认为《热泪》更进一步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对男权社会大胆质疑问难,剖析社会死角的陋习弊端,刻画女性创业者的善良智慧,再现当代社会女性发展的艰辛与希冀,将对女性的关怀扩展到和谐的生态社会的实践之中。文学专家李建东在《名作欣赏》上说:“张克鹏是我国近年来“新乡土小说”的重要作家。他扎根豫北的沃土,执着于民间文化与民间心理的艺术阐释,其笔下涌动着时代风云的“宏大叙事”,却又能与对人性的深刻开掘,对乡土中国民俗风情的充分展示相紧密融合。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以及在此广阔背景下的“民间欲望”的充分张扬,人物形象的精细刻画与人性变异的充分展示,都使其别有风格的小说创作质朴而不失繁复,多线索并进而又体现着明丽单纯。其语言、结构、场景,甚至章回目的标题,又在原汁原味的民间叙事中,透射当代乡村中国的勃勃生机与前进中的温情。特别是写时代写人,如何穿越小说创作的“瓶颈”,使两者相得益彰,张克鹏以他厚重的“乡土系列”,作了可贵的探索。”洛阳大学的教授李少咏在《青年文学家》上说:“这个被古往今来无数圣达先哲赞美过或诅咒过的欲望疯长的五月读完张克鹏的两部长篇小说《欲望狂热》(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O月)和《吐玉滩》(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恰如在炎炎烈日下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忽然走进了一片神奇的、到处疯长着美丽植物的绿洲,又吃上了一剂清凉到灵魂深处的雪花牌冰淇淋,那份无言的感动,足以改变后来的旅行方向。”
“曾几何时,急功近利的世俗心态伤害了我们不少小说家的心灵,也伤害了读者们满怀期待的胃,浮躁与虚妄某种意义或某个层面成了部分小说面貌的常态。这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学的悲哀,而同时,它又何尝不是一个时代文学的幸运呢?正是由于对这种情形的不满,我们才有了更加强烈的表达的欲望和倾听的渴念,于是也就有了真正意义上对现实本质的发言与爱抚。张克鹏先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就是那一大批坚守小说创作的神圣性的作品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两部。它们立足于反映时代的真实,发掘而不是掩饰或掩盖我们的时代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具有了一种可贵的品质:更切近地传达出了时代的声音,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时代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照。”《现代小说》执行主编凌翼说:“综观张克鹏的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位本质的具鲜明风格的乡土小说作家,他的《吐玉滩》、《本是同根》、《绿树黄土》莫不是这类题材的集中体现。新近出版的《热泪》,从另一个向度我们可以观察到,张克鹏在他的创作上有了更深层的探索。他的人物依然是乡土的。过去几部作品,他的笔墨多以男性为中心,这次他笔锋陡转,把所有的笔墨倾注在一个至美至善至柔的女性身上,让人读后,不得不为之震撼。
第三十二节:长篇纪实文学《裴春亮》
《裴春亮》这本书,是我写的第一本纪实文学。裴春亮是我青年时期的朋友,年轻时光知道他很仗义。如:跟他座到一辆汽车上,他总要先问:“你买票了没有?”如果你没买,他会给你买票。后来,我到了县文化馆,他经商出了名,挣了大钱,成为张村乡的首富。对于他的长大后的品质、胸怀,我知道得不太多。偶而有一天,听说他回家当村官了,给乡亲们买了收割机,还在南岭修了水池。解决了张村乡东半部的灌溉问题,还出钱三千多万,为乡村们建起了新村,还投资几千万,修水库,叫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我很感动。后来又听说,他评上了全国道德模范,最美村官,最美奋斗者,我决定给他写篇纪实文学,我觉得,像他这样的人,张村乡几百年难出一个。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两个哥哥横祸相续、大哥瘫痪、两个嫂嫂离弃、父亲病故、一个侄儿、两侄女,无依无靠……”
“乡恩,暖活了他那颗僵死的心,生与死般的较量,使他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报恩成了他刻骨铭心的永恒誓言。”
“党的改革开放春风中,他艰难打拼,成一方首富。”
“绵绵乡思,使他的报恩宏愿,于艰难和痛苦中拓展、升华。出巨资为乡亲建新村、建商业街,改变生存环境;筹巨款为村民组建春江集团、发展日光温室……”
“他隐忍着误解的伤痛,用不倦的心血、智慧,旗帜般引领着一方土地上的农民,从狭隘走向广阔,从贫穷走向富裕。”
第三十三节:省文学院签约和拜著名作家南丁为师
我和省文学院有两项签约,第一项文学豫军与新浪网的签约。河南签约了三十二位作家,有李佩甫、侯玉鑫、张宇、南飞雁等。第二项答约是签约作家,这次签约是省委宣传部出面,省文学院管理,共签约三十人,有安庆、赵文辉、张中民、欧阳华等。签约会上,实行老师一带一,我正儿八经地拜南丁为师,南丁是著名作家,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在河南的威信特别高,一直有河南文坛上举旗人之佳誉。他又到了高龄,我是例外。我非常珍惜这次机遇。拜师后,南丁老师十分勤奋,每次见到他,他都在看外国文学。他那执着的文学精神,对我启发很深。他对我的创作、生活关怀无微不至。他写了《印象,张克鹏》,写了三千多字,发在《河南日报》上。他的心很细,印象比较深该的一件事是,二零一四年的夏天,我在街上吃过饭,本来想找个书店什么地方,打发一下午间时光,南丁作为八十多岁的老人,非让我到他那里休息。我依不过,就去了老人平时写作的地方。他给打开空调,问我想不想用凉水擦把脸,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遇上这样一位好心的老人,况又是自已的老师,这事让我很感动。咸动的事多着呢?我跟他说了我的情况后,他鼓励我要加入协会,他说协会是艺术的衡量尺度。不要有骄傲情绪,看不起协会,也不要依赖协会。艺术是真诚的,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不要剪去过去历史,历史是剪不掉的。
(节选,待续)
张克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特聘书法家。2014年评为中国人气网十大人物。创作长篇小说六部,纪实文学《裴春亮》一部,省级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长篇小说《吐玉滩》中国作协、河南作协开过研讨会讨会后,省台播出。长篇小说《热泪》,中国作家网连载。创作戏剧二部,其中,《王屋山的女人》获省一等奖。广播连续剧二部,均获省二等奖。作品见《中国书法报》,《中国艺术报》《书法导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大河美术》等。现任新乡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省四个一批人才,副研究馆员,省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