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画竹名家阮成森先生
文/迪夫
读成森兄的竹子,不自觉间让我安静了下来。
我曾读过很多竹画,比如郑板桥的。所以不陌生。另外我曾在竹海里徘徊过,那种意念顺着竹杆往上窜的感觉,至今难忘。
正因为画竹的人多,名作多,选择竹子成自己的拿手戏,等于向大师冲击。
无疑,阮兄完成了这一跋涉。
他是竹画界大师级的人物。
我一张张仔细读竹,希望真正读懂。
竹子是绿的,或黄的,至少叶子是,但阮兄一律作了水墨处理。
墨色,让我看到艺术的竹。
这一色泽定位,无疑在处理竹画的浓与淡、粗与细、远与近、局部写意与整体泼色上有了更多延展空间。
仔细去读,会觉得竹子真不好画。它太单调了。能够拿来写意的材料不多,比如似飞若落的叶子,挺直又不堪悬负的杆儿,节巴处的错位,飞来戏闹的鸟,与之相伴相生的其它植物。
利用浓黑和灰淡制造纵深感。
我注意到了竹子在长到一定高度后,身子会越加柔软。也许因为要和风对话。
竹子的长势有些随性和随意。它对于节外生枝不是太在意,而是追求高度。到了难以支撑的点,索性作点弯曲,像一个远征的人,低头沉思一段,然后再顺着一条弧线往上走。越往上,竹枝间的纠缠越多,这多少影响了整体向上。
让我惊心的,成森兄画了一幅倒垂的枝叶(4幅并联第2幅)一一是变成一个弯弧向下,还是折断了?画中没表,它只是探出半个身子给我们看,让我激动的是,叶子仍是生动的!
让这枝再跃起,似乎已不符合生物规律,阮兄也无意安慰我们,就让它垂着。相信它只能这么挂着了,像一段人生的跌倒,只能永远坐在那儿了。
由于整体的水墨,鸟儿呈彩色,这很像我读画时的小情绪,既是个过客,又想伫足良久。
正因为竹画的主题难以表达,需要画题帮助。也正因为整体水墨色调,方便于题字,用几行绢字烘托气氛。当然红色的印章是少不了的。无论如何,一幅好的竹画,相当于一个小提琴高手仅用一根弦奏鸣了多阶音。
阮成森的竹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