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太行墨夫张克鹏的文化苦旅

太行墨夫张克鹏的文化苦旅
                         ——记“三协会员”张克鹏的成才之路
中国书画名家网报道  图文/王春喜

引子

    前几天,看了一段视频,是央视特意组织的一个会场,把书法家启功、文学家莫言和科学家杨振宁请到一个台上,一起探讨,谈天说地,相互提问,相互交流。此举被读者称奇。莫言说:自己上学学习不好,无奈回家,唯一的书就是新华字典,翻前看后,记住很多字。启功说:许多家长孩子学习不好了,就给他送去说只有学学画画书法了…小编在想,有没有文章写得好,书法也很好的这么一个人呢?
   在共城的文化史上,一颗颗明珠璀璨无比,术业专攻,独树一帜者较多,或书法、或文学、或文艺,而术业多能,还出类拔萃者不多见。而太行墨夫张克鹏就是这么一个人。
   张克鹏三个字,我十几年前就如雷贯耳,知道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是辉县难得的一位作家,报告文学写的很不错,作为后来者一直想见一见张老师。2016年新乡市报告文学学会筹备会上第一次见到张克鹏,同年9月3日新乡市报告文学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更真实的认识了张克鹏老师。成立仪式结束后同车回家的路上,张克鹏老师不止一次地说,其实除了文学,他最爱的最喜欢的是书法。当时听他反复在车里表达这个意思,并不以为然,甚至误以为是不是张老师感觉书法更容易被老百姓所喜爱,更容易赢得市场,而有意偏颇文学,高唱自己的书法呢?然而2017年的季春,一个消息传遍了朋友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团经过研究通过,张克鹏老师成为中书协会员。在豫北牧野,如同一声春雷,响彻大地。因为张克鹏老师是继获得中国戏剧家协会员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之后,又成为中书法家协会员的,是整个新乡地区唯一的“三协”会员获得者。
     2017年12月26日上午,笔者登门拜访张克鹏老师,对他进行了采访。

术业专攻艺多能

    张克鹏,笔名太行墨夫,1964年10月出生于豫北太行山下共城辉县,自幼喜欢文学和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特聘书法家。2014年评为中国人气网十大人物。创作长篇小说六部,纪实文学《裴春亮》一部,省级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长篇小说《吐玉滩》中国作协、河南作协开过研讨会讨会后,省台播出。长篇小说《热泪》,中国作家网连载。创作戏剧二部,其中,《王屋山的女人》获省一等奖。广播连续剧二部,均获省二等奖。书法论文见《中国书法报》,《中国艺术报》《书法导报》《书法报》,书报作品发表一百多家。现任新乡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省四个一批人才,副研究馆员,省签约作家。

     迄今为止,张克鹏共出版长篇小说五部,长篇纪实文学一部,报告文学集一部,大型现代戏两部,电视剧连续剧剧本一部,广播连续剧两部,中、短篇小说多篇,共300余万字。中国作协、河南省作协分别在北京、郑州举办“张克鹏长篇小说《吐玉滩》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文学评论》杂志社社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包明德,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吴秉杰、崔道怡、郭运德等参加了研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文艺报、文学报、文学自由谈、名作欣赏、当代文坛、文艺争鸣、青年文学家、理论导刊等多家报刊评论其作品。长篇小说《本是同根》被中国作家网列入百部好书。2000年2月18日,河南省作协举办了张克鹏小说研讨会,2003年9月18日,中国作协、中国小说研究会以及新乡市委宣传部联合在中国作协办公厅举办“张克鹏小说研讨会”。2004年8月张克鹏光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吐玉滩》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大型现代戏《王屋山的女人》《梨花寨的笑声》,在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中,分别获河南省文华奖和文华剧目奖。《王屋山的女人》被河南省委列入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剧目,参加中国戏剧节展演。广播连续剧《太行赤子》《咱们的好村官》,分别获河南省广播剧二等奖。2015年9月,他光荣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

  2004年他在家乡辉县文化馆举办书法展览;2008年12月5日,中国书法导报社、新乡市文化局、新乡市文联联合举办,在河南省文联展厅举行“青年作家·太行墨夫书法作品”展览。除此之外,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囯、省展览,还在《中国书法报》《现代艺术报》《大河报》《艺术中国》等100多家杂志上发表。2015年3月1日,中国最具网络人气2014年度十大书法人物,经过网上投票的激烈角逐和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专家的认真评选,顺利落下帷幕。沈鹏、李铎、言恭达、刘洪洋、张克鹏、倪文东等十位著名书法家获此殊荣。2015年6月他加入中国书协 。同时又是中国书画名家网艺术委员会委员。

    对于张克鹏来说,这不仅是站在九层之台上的魅力绽放,更是人生艺术之路上又一个收获的季节,而他一路走来,在文化长河里历练修行,如苦行僧人一般,谱写了自己的鲜为人知故事。

秀才之路多坎途

张克鹏,出生在豫北太行山下,父母均为农民,姊妹七个,少年时家里很穷。他的父亲很崇尚知识,尤其崇尚书法。当时,农民对知识的概念就是写毛笔字。他们不懂得写文章,更不懂得数理化。张克鹏的父亲为他树下的知识标杆是解放前某乡某村的秀才!他的父听说秀才的文章写得好,秀才的毛笔字写得更好!县城某某地方的碑,是秀才写的,那块碑要百世流芳。

父亲说:“你长大如能像某某秀才那样,咱家的命运就改变了!你就不用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小小年纪的张克鹏记住了父亲的话,开始没明没夜地练习书法。因家里穷,买不起纸,他就在地上写;蘸着水在石头上写。开始的时候,因家里没有字帖,他也就不知道临贴。父亲说:“撇如电影上日本指挥官用的指挥刀,捺如修骡蹄子匠人用的割蹄子刀!”他把父亲的话当成了座右铭。看电影时别的不看,专看日本军官手里的那把指挥刀。家门口来了给骡子修蹄子的匠人,专门瞧匠人手里的那把割蹄子的刀。他一边写,一边想,一边悟,加上二哥的影响,十岁的时候,刚进学门,就能把横、竖、撇、捺写得有模有样,老师很是惊奇。

接下来,他又认真地琢磨起了字的结构,这一切也都是在老师的指点下,因为他已经上了二年级。老师发现他练字这样认真很受感动,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他的父亲也让他经常把自己练的字拿给老师看,就这样,他一边读书,一边练习书法。

   后来,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做了点山货生意。遭到了举报,在极左的年代里,这是资本主义尾巴。先是父亲遭殃,再是波及子女。一位民办老师借机把折磨他当成了讨好村革委会主任的机会和手段。一周让他站堂六次。张克鹏脾气拗,一气之下搬着凳子回家。那时,他刚读初中一年级。

   父亲看到他学业中断,禁不住连声叹惜;他的母亲,更是伤心落泪。但这一挫折并未熄灭张克鹏的求知欲火。许多年过去,他一直记着,当时他对老师说的那句话,不上学我照样要有知识。从此,他自学的道路就这样开始了。也许,他的父母都失望了,但他还保留着他的秀才梦:“秀才的文章和字是练出来的,只要我下苦心,就一定能当秀才!”于是,他在幼稚的梦想中,踏上了漫长的练习写作和书法的道路。

  说来也怪,他跟写作和书法有着特别的缘分。不管干活回来有多累,只要一握起毛笔,他就来精神。一份耕耘自然会带来一份收获。几年过后,他还真的成了一方“秀才”,小小年纪,经常被人请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儿上写对联;一到春节写春联的时候,就会有半条街的乡亲来求他。写的一些小说也经常发表在一些刊物上。他的母亲看到他写字写出了点出息,一天,就笑盈盈地对他说:“你爹在世,看到你真成了‘秀才’,不知道会多么高兴!”

文化之旅苦行僧

张克鹏十七岁的那一年,有幸认识了县文化馆的郭立辉老师,那时,郭老师是县城书法界的领军人物。能认识这样一位名人,张克鹏感到很高兴。郭老师给了张克鹏许多鼓励。这让他下决心要苦练书法,当一名书法家。与此同时,郭老师告诉他,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书法家,必须临贴。

老师让他先临《欧阳询九成宫》。他省了一顿午饭钱,饿着肚子到书店买了一本《欧阳询九成宫》。回到家里,白天抽空练,晚上油灯下读书。他边练字边参加县里、市里和外地的一些书法展览。五、六年过后,书法小有成就,获了县里的一等奖,市里的二等奖,并且不断地在外地举办的,各种名目的大赛中获取名次奖。

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认识了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冯志福老师,冯老师看了他的作品,又经过对他性格的了解,建议他写颜体,同时鼓励他在适当的时候练习一下隶书。他买了一本颜真卿《多宝塔》,一练就是三年,接下来,他又下苦功练习《勤礼碑》《家庙碑》,期间,他还兼临《乙瑛碑》《曹全碑》。打下传统功夫后,冯志福老师让他一边继续临楷、隶,一边兼习行书。他从颜真卿的《争座位》,到《祭侄文稿》,几番暑往冬来,苦临数冬几夏,张克鹏的书艺得到了很大长劲。因为此,他与冯志福老师的接触也多了起来,受到冯老师悉心的指教。

   一天,冯志福老师说:“克鹏,练习书法与自己的性格、性情关系很大,我觉得二爨更适合你。”他听了老师的话,先写《爨龙颜》。渐渐地他觉得《爨宝子》更适合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觉得终于找到一条通向书法艺术峰巅的佳径。认准的路一定要走下去,这是张克鹏很本真的个性。悉心耕耘三十年余载,在苦行僧一般的磨练中,他的书法艺术,终于在传统土壤中,长出了自己的新芽,初步行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面貌。

       张克鹏老师的书法和文学是齐头并进的,正如著名书法评论家西中文先生所说:“张克鹏虽说也是搞了很长时间的专业,但他和完全在书法圈子里转的人不一样。因为他接触的面比较广,他的知识面比较宽,他的专业底蕴比专业书法家厚,他在对书法的理解、认识处理上,都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和独特的角度。他对书法的理解很深。他的爨宝子,写的很专业。但他又不像完全搞专业书法的人那样,完全循规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某些地方坏了规矩。他的思想上没有那么多的束缚,他在画面处理上,包括章法,包括线条,包括形式感等很多方面,都很有突破性。”

  西中文老师对张克鹏的评价不无道理,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在研习成熟之后,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才能够发展。在爨宝子研习创作方面,很多专业书法家的作品,给笔者留下了笔意不畅,发毒不灵动的刻板印象。而张老师的书写爨宝子则比较放,无论从线条处理上,还是从整幅作品的布局、风格处理上,既有碑帖的承载,也融入了人自己创新的妙处。故此,对于搞书法专业创作者而言,这是难能可贵的宝贵经验。品读张克鹏的书法,你可以感受到他不但引用了很多古代的书法资料,不局限于我学派,而且作品里把多种风格揉在了一起,在力图创造一种能表现个人风格的创新形式。

    在文学方面,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在《文艺争鸣》上评价张克鹏的四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就题材而言,乡土文学的发育最为充分,这当然缘于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自身现实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张克鹏的小说,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进行的,他的六部长篇小说基本上都是围绕豫北农村不同的阶级矛盾展开的。”

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党委书记南丁对张克鹏的书法和小说曾在《河南日报》发文评价说:“这之前,我看过他的小说《欲狂热》,认为他塑造人物比较成功,支后看过他的小说《吐玉滩》,认为他写的人物活灵活现。后来听说他在北京举办研讨会,会上哪些熟悉的人一一发言,我可以想像得到,他们激动的神态。”

   新乡某个个宣传部长曾经不无感慨的说:“张克鹏是新乡六百万人的保尔柯察金。”

艺海成名燕相伴

   张克鹏一路走来,虽很苦很累,但总有成功的喜悦伴着他。他的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不断地向艺术的顶峰攀援。书法先是入省展、获省级奖,再入国展和国际类的大奖行列,并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卢浮宫展出。多次引起国内诸多大型专业报刊的关注。《艺术研究》、《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数十家报刊相继刊登其书法作品,《人民网》、《新华网》、《书艺公社网》、《书法名家网》、《国际书法网》等主流媒体和大型专业书画网站也纷纷给予采访报道。

   而他的这些业绩却是他在石头板上,读写三年,水泥板上读写五年,单桌上读写三年,先后座坏两把椅子换来的。还有自己相濡以沫,默默在背后支持他的妻子王晓燕,两人1988年相识结婚,她是一名代课老师,十分欣赏张克鹏的文笔和娟秀的字,因此两人结合。为了支持张克鹏写作,她一边种地,一边教学,一边照顾年迈的老人。一个月56元的工资,一发工资就给老人5元零花钱。种地也是一把好手,原来一亩地只产400多斤粮食,经她打理后产量提高到600斤,有了王晓燕的孝顺、能干、理解和始终如一背后的默默支持,张克鹏才有了今天。

  作为一名专业作家,张克鹏更能从文化的内含中理解书法,从神韵、墨韵中体味书法。在书法艺术、文学艺术之间,张克鹏老师互为借鉴,互为相通,这是一般的作家和书法家所不能做到的。

   著名诗书画家,博士,人民美术创作院院长,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德哲先生称张克鹏是当代碑派文人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对张克鹏的作品评价说:“运笔自然,师古不泥,书法大气磅礴,笔试飞扬流动、且书风具有昌达俊逸的笔韵,线条厚实饱满,笔墨变化多姿,潇洒飘逸,既有深厚苍劲的气劲,又有温柔秀雅的情韵,堪称极品之作。”

2008年12月,《书法导报》等多家联合在河南省文联展厅举办“太行墨夫•青年作家.书法家张克鹏书法作品展览”。河南省文联的领导,河南报业集团的领导,河南省书协领导联合为展览剪了彩。短短的几年间,他的书法作品先后被河北省的《当代书画》人物栏目,《艺术中国》名家栏目,《东方艺术》名人专题栏目等隆重介绍。《魅力中国》与《中国魅力》杂志,分别为他上了封面人物,并在内文对他进行了全面报道。

   进入2015年,各大媒体对他的关注再起狂飚。仅八至十月份,先后受到了《中国书法》、《文艺报》、《美与时代》、《大河报》、《大河美术》、《时代报告》、《河南戏剧》、《新文化周刊》、《一早报》等二十余家媒体的青睐。此外,他撰写的书法论文,在《书法导报》和《书法报》先后上发表。

如今,张克鹏刚越知天命之年,正是书法艺术和文学艺术趋于成熟的大好季节。我们坚信他定会张开艺术之帆,一日千里地乘风向前,在书法艺术的人生路上更上一层楼,再创佳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创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奉献更多的光和热!

后记

余秋雨在其新版的《文化苦旅》中开篇有一则抄录笔记中曰:“…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张克鹏老师从一个倔强的搬着凳子回家独走自己的秀才之路的孩子,到如今在文学、书法、戏曲领域各自有所建树,相得益彰,实为牧野大地、共城辉县的旷世之才。

一路走来,张克鹏老师依然也是伤痕累累。但却雄心不减,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笔墨继续书写绚丽的人生,挥毫泼墨在书法艺术,畅游昂扬在文学殿堂和戏曲人生之中。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