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陈思源:苦学者成才 苦志者成名
作者:六月 书画少年俱乐部 报道:中国书画名家网
男,汉族,1958年5月生,湖北谷城人,祖籍福建厦门。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职称。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辞赋社、 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海峡联墨交流中心名誉主席等。
陈思源作品简介
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2012卷,《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联旗飘飘》、《中国奥运冠军题赠嵌名大典》、《新中国大阅兵题贺艺术大典》、《海峡百家姓氏联墨碑林》、《海峡两岸诗词家大辞典》等典籍。其代表作有《下岗者之歌》、《奥林匹克赞》、《京津记事》、《采桑子•海峡祈盼》、《城外诚赋并序》、《红色之旅草原行》、《念奴娇•七夕》、《蝶恋花•端阳寄怀》等
初见陈思源老师,是在《习近平用典》全国青少年书法大展新闻发布会上,他一袭羊绒冬装,带着书卷气息的雷克帽,风度翩翩,气质非凡,微笑着在会场的后方远远地看着主席台上的领导们。通过对照邀请函方知他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书协的著名书法家陈思源老师。文人雅士的气度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我所敬仰和推崇的那种文人墨客。心想一定结交他成为好朋友。然而发布会结束后,他却不愿打扰别人,悄无声息地的离开了,让我怅然若失且记忆深刻!
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
再次邀请陈老师接受我们采访时,让我对陈老师又有了新的认识,陈老师不仅儒雅而且十分谦逊,他常说:“在汉字越来越被电脑等现代化工具所代替的今天,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书法艺术尤为重要,我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有责任和义务为此而努力!”作为书法大家能够如此的虚怀若谷,更值得人们钦佩。他永远把自己定位为书法爱好者,这就是他一个书法大家的人格魅力。究其原因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陈老师出生在军旅家庭,祖辈、父辈对文化的渴求和向往,影响着他的一生,他也为之奋斗了一生
他的祖父是厦门小渔村的渔民,父亲是行伍出身。父亲遗憾于祖辈与自身文化不高,就把期待寄托到了陈老师的身上。因此父亲对他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非常严格,父亲告诉他要踏踏实实的做人,不许打架,不能做坏事,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否则就要受到家法的惩罚。惩罚就是要跪在木头上,直到现在陈老师还记忆犹新。父亲说:“你爷爷打了一辈子渔,我当了一辈子兵,咱家没有文化人,你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光宗耀祖,你目光能看多远 你就能走多远。”年幼的他似懂非懂地答应了父亲。那时学校每周有一堂的毛笔课,当他上完第一节课时便深深地爱上了书法。每天都要练习一页纸,别的小朋友都出去玩,他就在家练习,越练字写得越好,越练越感兴趣。后来老师发现了他的字写得很好,就把学校的黑板报交给他来写。从小学到高中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都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乃至今日仍然非常刻苦,陈老师说,这一阶段练习书法完全是为了完成老爸的心愿而练,但在书法练习中也磨砺了自己,坚持练习让自己越来越心气淡然,性格沉稳,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体会了人生的乐趣!
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
74年下乡插队,因他的字写得好,记工分都是由他负责。他也非常愿意为大家写写画画。这对他自身也是一种提高,为他后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书协举行的全国第一届中青年书法大赛,陈思源用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写了一首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诗词“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鱖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参加比赛。没想到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三等奖,这给了他极大的激励。在这之后他更加刻苦的练习、钻研书法。陈老师开始临古代书法家的字帖,他说临贴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临帖的时候切记要以空灵的心情进入,而不是带有过多的习气,开始的时候不要练那些风格过于明朗的字帖,最后你练了这种风格以后,大家就觉得你是这种风格的模仿者,你自己就没了。陈老师喜欢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字,他说欧阳询的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刚劲有力,很适合我。陈老师一边临帖一边悟其中的精髓,有些字是内圆外方,有些字是外圆内方。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样,风格不一样,陈老师不仅继承了而且还加以创新。当然陈老师也练习了一些其他书法家的字,取其精华,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段时间练习书法用陈老师的话说:“完全是为了热爱书法,修身养性,以文会友而写。”
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
一位艺术家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探索,日积月累才能登上艺术高峰。陈老师说无论在什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要坚持练习书法,记得有一年冬天很冷,外面下着鹅毛大雪,那时屋子里根本没有暖气没有空调,陈老师一如既往的练习书法,写了半个小时的《岳阳楼记》后他发现自己的头发开始冒着热气,因为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遇到烦心的事陈老师也写字,他说只要一写字,特别是小楷,所有的烦心事就都没了,心就静了,所以写书法真的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008年至今他是为责任而写字。因为当前很多人和青少年不会写毛笔字,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毛笔字。这让他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伤痛。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一门艺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字可与汉字媲美,西方许多国家对汉字及中国国学文化奉为上学,还兴建了许多孔子学院来学习汉文化,每年大批的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然而,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把国学弃之脑后,忘掉了仁、义、礼、智、信等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精膸。当他看到如此状况时,便油然产生了要致力于传承中国书法艺术的想法。他不为名不为利,就是想为国人和青少年热爱书法,写好毛笔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非常主张年轻人都学习书法,当今很少有人用毛笔去写字,好像已经不实用了,在这我想和广大朋友们说,摆脱了实用有可能使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康德讲过“美其实是对于实力的一种超越。”如果完全处于一种实用状态的话,它恰恰是对美的一种侵害。因此对于书法不仅要勤学苦练,而且要持之以恒、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我建议所有的青少年都要学习书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