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克鹏——收获正当时
来源:魅力河南网
——记十大书法人物张克鹏的成长经历---孟庆华
2015年3月1日,中国最具网络人气2014年度十大书法人物,经过网上投票的激烈角逐和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专家的认真评选,顺利落下帷幕。沈鹏、李铎、言恭达、刘洪洋、张克鹏、倪文东等十位著名书法家获此殊荣。
对于张克鹏先生来说,这不仅是站在九层之台上的魅力绽放,更是人生艺术之路上又一个收获的季节,一定有很多人想知道他在书法道路上的故事。
一、少年“秀才梦”
张克鹏先生,出生在豫北太行山下,父母均为农民,姊妹七个,少年时家里很穷。他的父亲很崇尚知识,尤其崇尚书法。当时,农民对知识的概念就是写毛笔字。他们不懂得写文章,更不懂得数理化。张克鹏的父亲为他树下的知识标杆是解放前某乡某村的秀才!他的父听说秀才的文章写得好,秀才的毛笔字写得更好!县城某某地方的碑,是秀才写的,那块碑要百世流芳。父亲说:“你长大如能像某某秀才那样,咱家的命运就改变了!你就不用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小小年纪的张克鹏记住了父亲的话,开始没明没夜地练习书法。因家里穷,买不起纸,他就在地上写;蘸着水在石头上写。开始的时候,因家里没有字帖,他也就不知道临贴。父亲说:“撇如电影上日本指挥官用的指挥刀,捺如修骡蹄子匠人用的割蹄子刀!”他把父亲的话当成了座右铭。看电影时别的不看,专看日本军官手里的那把指挥刀。家门口来了给骡子修蹄子的匠人,专门瞧匠人手里的那把割蹄子的刀。他一边写,一边想,一边悟,加上二哥的影响,十岁的时候,刚进学门,就能把横、竖、撇、捺写得有模有样,老师很是惊奇。接下来,他又认真地琢磨起了字的结构,这一切也都是在老师的指点下,因为他已经上了二年级。老师发现他练字这样认真很受感动,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他的父亲也让他经常把自己练的字拿给老师看,就这样,他一边读书,一边练习书法。后来,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做了点山货生意。遭到了举报,在极左的年代里,这是资本主义尾巴。先是父亲遭殃,再是波及子女。一位民办老师借机把折磨他当成了讨好村革委会主任的机会和手段。一周让他站堂六次。张克鹏脾气拗,一气之下搬着凳子回家。那时,他刚读初中一年级。父亲看到他学业中断,禁不住连声叹惜;他的母亲,更是伤心落泪。但这一挫折并未熄灭张克鹏的求知欲火。许多年过去,他一直记着,当时他对老师说的那句话,不上学我照样要有知识。从此,他自学的道路就这样开始了。也许,他的父母都失望了,但他还保留着他的秀才梦:“秀才的文章和字是练出来的,只要我下苦心,就一定能当秀才!”于是,他在幼稚的梦想中,踏上了漫长的练习写作和书法的道路。说来也怪,他跟书法有着特别的缘分。不管干活回来有多累,只要一握起毛笔,他就来精神。一份耕耘自然会带来一份收获。几年过后,他还真的成了一方“秀才”,小小年纪,经常被人请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儿上写对联;一到春节写春联的时候,就会有半条街的乡亲来求他。他的母亲看到他写字写出了点出息,一天,就笑盈盈地对他说:“你爹在世,看到你真成了‘秀才’,不知道会多么高兴!”
上图:张克鹏与新乡学院文学院院长袁蕾(左二)党支部书记段虎(右二)和教授合影
三、风正一帆悬
张克鹏一路走来,虽很苦,很累,但总有成功的喜悦伴着他。他的书法作品不断地向艺术的顶峰攀援。先是入省展、获省级奖,再是入国展和国际类的大奖行列,并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卢浮宫展出。多次引起国内诸多大型专业报刊的关注。《艺术研究》《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数十家报刊相继刊登其书法作品,再是《人民网》《新华网》《书艺公社网》《书法名家网》《国际书法网》等主流媒体和大型专业书画网站重磅推出。
2008年12月,《书法导报》等多家联合在河南省文联展厅举办“太行墨夫.青年作家.书法家张克鹏书法作品展览”。河南省文联的领导,河南报业集团的领导,河南省书协领导联合为展览剪了彩。短短的几年间,他的书法作品先后被河北省的《当代书画》人物栏目,《艺术中国》名家栏目,《东方艺术》名人专题栏目等隆重介绍。《魅力中国》与《中国魅力》杂志,分别为他上了封面人物,并在内文对他进行了立体式展示。进入2015年,各大媒体对他的关注再起狂飚。仅八至十月份,就受到了《中国书法》《文艺报》《美与时代》《大河报》《大河美术》《时代报告》《河南戏剧》《新文化周刊》《一早报》等二十余家媒体的青睐。此外,他撰写的书法论文,在《书法导报》《书法报》上发表。
如今,张克鹏先生刚越知天命之年,正是书法艺术趋于成熟的大好季节。我们坚信他定会张开艺术之帆,一日千里地乘风向前,在书法艺术的人生路上更上一层楼,再创佳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创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奉献更多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