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仅次于龙的第二位象征权力和威严的“神物”:坐上虎皮交椅的往往是威风八面的君王,手持虎符的也莫过于调动千军万马的将领。与此相应,画虎在历来画家笔下的亦多是一只凌空盖世的“山君”。这,早有定论。
未近不惑之年的袁博伦改弦更辙,以画群虎震惊画坛,被誉为“新虎”。他说:“我画虎是想以虎的威猛映衬当代青年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和胆识,体现人民正在为迈入辉煌的21世纪做着锲而不舍的努力,我的画是时代的产物。”
袁博伦“新虎”长啸惊画坛
丹青图写情善尽
记得很小时,街坊邻居就夸我聪明。说来也怪,五岁时我就能将厚厚的一本唐诗倒背如流,未人园(幼儿园)就写得一手令小学高年级同学羡慕的好字。这都得益于我的祖父,他是一个酷爱书法、绘画的老人。那时,没有幼儿美术教材,祖父就买来一叠叠“小人书”给我讲其中的线条、布局。直到今天,我还能忆起在他严厉的老花镜的“监视”下临摹的情景。
上中学后,不少地方有了绘画讲座、美术培训班。因家里无法提供拜师学艺的条件,我就利用节假日去听课。这是我第一次正规地学画,很快就掌握了国画的一些基本技法。然而画运
多舛,正当我雄心勃勃要进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把我卷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在京郊,我一有时间就用钢笔临摹、速写,对绘画执著依然。可以说,是逆境锻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漫长的绘画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1980年至1985年,。在故宫博物馆临摹,促成了我人生的又一转折。由于历代名家的作品均放在大陈列柜里,外罩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所以临画时,颜料、夹板都要托着,为的是不染画室。一画就是六、七个小时,一幅画临下来至少也要十天,很辛苦的。那时,通常是自带几个馒头、一壶水。但是最难忍受的还是一些围观的好事者对写生评头品足。看看身边临画的多是少年,心里那股酸楚就甭提了。但“一定要抢回荒废时光”的决心,使我临摹时多了一份思考、一个角度。五年之中,我临摹了唐代阎立本、吴道子,宋代米友仁、马远、范宽,元代的吴镇、钱选,明代的徐渭、唐寅,清代的梅清、黄嗔、吴昌硕,以及现代名家齐白石、张善子、张大干、刘奎龄、刘继卤等数十家珍品,积累了上千幅名家之作,以至于我的写意工笔运笔娴熟,山水花鸟虫鱼皆可人画。
可万万没想到,艰苦学艺换来的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一次,我拿了几幅临摹作品拜访一位名气很大的画家。他看后,摇摇头说:“一笔也没有呀!”就不再作评价了。这对我二十年来的努力不就是一个“全盘否定”吗?我,顿觉疲惫极了。就象长途跋涉的旅人走了一大圈后,却发现又回到来路上一样,不尽苍凉与感慨。难道我真的没有绘画天赋,成功的路不属于我?但我生来不认输,有一股十头牛也拉不回的倔犟。回家后,又细细思悟那句不乏份量的话,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它,_不也蕴含着鞭策与激励吗?于是,我走出那间斗室,四方求师,八面交友,终于悟出了生活与画、人格与画、时代与画的真谛,找到了从前的那股灵气,使绘画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10年磨剑成正果
对于虎,我自小就喜欢。因为虎是强者,它勇往直前,从不服输,我觉得做人就得有点虎的精神。说来好笑,小学五年 级的暑假,我就约了几个伙伴一起进山“打虎”,可一连几天,连个虎影也没见。尽管如此,还一味给同伴讲“不入虎 穴,焉得虎子”的道理。后来长大了,我一发现有关于老虎的书籍,就买来、借 来,嗜命似地阅读,研究老虎的生活习性、骨骼结构、各种姿态。这使我了解了老虎在凶猛威严的背后,仍性情温和一它不受到侵犯,是不会动辄袭击人的。这 是_种内在美的威严啊!
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
多年前,我和几个朋友到动物园去玩。漫游狮虎山时,只见一只大虎和几只小虎懒洋洋地迎着冬日的太阳卧着。围观 的人很多,但由于老虎缺乏“虎虎生气”,观众也兴味索然。就在这时“咚_,J的一声,不知谁家的小孩将一红色的玩具扔在一只虎的头上,这一下可不得了!只见大虎腾身跃起,长啸一声,张着血盆大口向观众扑来。:许多大人、小孩都被这一惊心的瞬间吓得纷纷后退。艺术的敏感以及画家特有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观察机会。就这样一站好久,直到游了一圈的朋友回来喊我,才如梦方醒。回家后,我难抑心中的创作激情,一画五个小时,将老虎那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雄壮威武、气吞万里的英雄气魄尽洒笔端……第一幅虎画就这样诞生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跑到张善子、张大干入室高足,画虎大师胡爽庵的家,请胡老师评点,胡老师端详了再端详,掩饰不住心中流溢的激动,一迭连声:有气势,有气势!然后耐心地指出腿部力度不够、美感不足等问题,畅谈自己画虎的体会和经验。临走时,胡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就专攻画虎吧,你很有潜力。大师的一番话,使我画虎的激情倍增。
然而我深知,“天道酬勤”,不下一辈子功夫是难有大成就的,于是一有机会,我除多次临摹张善子、刘奎龄、刘继卤及胡爽庵等大师的名作珍品外,就背着画夹到名山大川去体验生活。对老虎的种种情势变化以拍照、速写、禅悟等方式进行总结,大量地写生、修正,精益求精,勤练不辍。1988年冬,我的一系列“虎”的作品终于陆续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华英才》、《中华博览》、《工人日报》等100余家报刊上发表了。其中,《乳虎啸谷图》获得了中国书画展一等奖。
风情万种展雄风
我非常推崇清代丹青名家石涛的创作思想:“笔墨当随时代”,画虎更是如此。在传统文化中,虎代表着权力与威严,所以大到皇宫君宇,小到宗祠、中堂,无不挂“不可一世”的“虎”。以虎壮胆,以虎助威。而在我们改革开放的今天,什么最有虎气?不是权势、金钱,是古老的国度所焕发的青春豪情,是年轻一代蓬勃的昂扬朝气,作为虎的象征意义.,.显然与历代迥然不同了!
我想这正是“新虎”的内涵所在。
我笔下的虎,虽有独虎,但多是群虎图,且有浩瀚的背景映衬。或伏崖啸风,或行于林海,或憩于松下,或戏于泉涧,其虎可单枪匹马,可结伴而行,亦可三五成群;其情态变化威厉之极的有,恬淡清心的也有。在画技上,我首次将西方绘画的色彩、形式与中国画的传统画法结合起来。在我的作品中,有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亦有西洋绘画中的光、色和焦点透视学的艺术效果。93年,曾获“妇女发展基金会”特别荣誉奖的《双虎图》就是一例证。画面上,两只老虎伏卧于茂密的芦苇丛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虎的阳刚之美与芦苇及苇花的阴柔之美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两虎之间的亲情,令人遐思,意境完美。背景芦苇的处理则是借鉴了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缜密而色彩变幻,极富韵律感。
破旧立新。改虎的个数、秉性、背景、画技的单一化为丰富的多元化,赋予生活气息和时代感,也许正是我画虎成功的原因吧。
“画格就是人格”。我认为一幅很好的中国画,不但要体现出着笔、用墨、造型艺术、气息神韵、个人风格,更要体现出高尚的艺术修养。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把自己的作品全部视为私有财产,更应追求高尚的人格,然后作品才会高尚。在社会上,我除了一次捐赠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价格万元的作品外,93年12月,又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画展的一幅作品送给了中国东方书画院……
今年夏季我将在京都举办个人画展,秋季将应韩、日友人预约在汉城举办画展。我想通过我的努力,祈愿祖国有更多的虎的精神,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有“虎虎生气”
的泱泱大国!
附记:近闻,袁博伦将八十余幅潜心之作付之一炬,闭门谢客。惊异中打听,方知这位眉清目秀、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一副少年夫子模样的“新虎画王”已潜心斗室,为迎接今年的两大画展,决心以幅幅精品献给关爱他的海内外朋友们。
我们衷心祝愿,象凤凰涅槃那样,经过一番火的洗礼的袁博伦,定会“‘新虎’长啸震五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