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无涯苦作舟——记禹州市国家一级画师袁泰安 作者:吕超峰
在禹州书画界,袁泰安是一面旗帜。说他是旗帜,并非单指画技的高超,更多的则是他50年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对书画艺术的不断追求。 一 袁泰安1949年出生于禹州市,现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花鸟研究会会员等,同时也是创作清供钧瓷画的领军人物。袁泰安自幼承家学,酷爱书画。6岁便开始研习书法,学生时代深受禹州知名书法家蔺俊伯及画家贾福全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中期投师于禹州书画名家张玉耑、郭璟门下,潜心学习水粉画、水彩画、中国画等,之后便开始独立创新。提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习书画的经历,袁泰安感触颇深。当时书画方面的书籍极度贫乏,向老师及朋友借书也很不容易。每借到一本书,他便如饥似渴地临摹抄写,学习条件之艰苦,令人难以想象。孤灯下,酷暑中,凭着对知识的渴求,袁泰安先后抄写了《怎样画毛笔画》、《砚边点滴》、《怎样画水粉画》等专业书。 多年的艰辛和付出,使袁泰安画技大增,也逐渐被业界所认可。1984年,他被禹州市电影公司特聘为人民影院专职画师。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他又赴河南书法函授院、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培训学习。在影院工作期间,他先后创作了大量电影宣传画,并多次在河南省电影宣传画创作展上获奖。随着书画技艺水平的提高,袁泰安又开始接触舞台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并开办了禹州市第一家工艺书画社。 二 袁泰安祖辈世居宋钧官窑遗址附近,古钧台、八卦洞、钧官窑、迎风阁和老县衙都近在咫尺,宋钧官窑遗址离其家宅也不过300米。近些年,市委、市政府把钧瓷作为禹州的一张文化片,推向全国,遍及五大洲。1974年,赵青云偕同李景华、李景昌、赵会军、郭移红带领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对钧官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他有幸参与了整个过程。考古过程中出土的精美瓷片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并在考古发掘中开始勾画钧瓷器物等。发掘过程中,每件瓷片都经他之手用漆在碴口上标明坑位编号。他将最后整理的文字资料发表在1975年6月的《中国文物》杂志上。事后,有人拿神垕素胎瓶托其画成钧瓷窑变瓶,当时所用颜料为漆,也正是这种盛情难却的无意之举,为袁泰安以后着手创作钧瓷画奠定了基础。上世纪80年代,袁泰安为商业橱窗作画,采用水彩颜料画钧瓷,在吸收原技法的基础上又糅合了水彩画、水墨画等技法,使钧瓷神韵在画面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1990年后,他又改在宣纸上画钧瓷,开创了清供钧瓷画这一新领域。 三 创作清供钧瓷画难度极大,它要求绘画者技法更高超、更纯熟。钧瓷以窑变著称于世,色彩斑斓,异彩纷呈,钧瓷画表现钧瓷神韵难度极大:水多则涨墨彩,水少则干燥,这些都不能充分表现瓷具特质和光彩,用彩用水都极不易把握,而且在创作时要注意景物搭配,将花卉融入钧瓷画中,更是难上加难,若是工笔画还好,但用写意画来表现,则显得非常不易。一幅作品既要画出钧瓷的神韵光彩,又要展现花卉之美,还要赋予作品精神内涵。 近20年来,袁泰安创作了许多作品,并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书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书画大展,如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书画大展、亚亨杯全国中国画大展、新世纪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及天津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报联合举办的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大展等重大赛事他均有作品参展并获奖。其作品被众多博物馆、美术馆、企业家及美术爱好者收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袁泰安50余载绘丹青,坚持不懈,以勤见证了自己的追求,以新创作出了自己的清供钧瓷艺术。但他并没有满足,深知任重而道远,仍然笔耕不辍。我们衷心希望他能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袁泰安作品
|